查看原文
其他

40年央视女主持,倪萍董卿们的欲望与哀愁

芝士咸鱼 十点人物志 2022-11-04



作者 | 芝士咸鱼

十点人物志原创



2006年,倪萍上《艺术人生》,此时她离开央视2年,儿子也生了病,生活不太如意,董卿问她:


“台上的万众瞩目,台下的寂寞无助,曾经鼎盛一时,终有落幕的一天,如何平衡和面对?”


台上的倪萍有些疲乏,台下主持后辈们风光正好,周涛大将初成,王小丫借《开心辞典》深入人心,董卿来得晚,初露锋芒,看不出未来局面几何。


董卿并非有意刁难,她隐隐意识到鲜花掌声背后的失落与暗面,想借这个问题请教前辈倪萍该如何面对。


第一位电视主持沈力,到倪萍、杨澜、王小丫、董卿,甚至如今的王冰冰,一张张央视面孔来来走走。




 

1982年,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不到4年,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看12寸的黑白电视。

 

为了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基本需求,央视领导们计划着将生活类栏目《为您服务》重新改版,固定时间播出。

 

生活类节目,主持人不能太老,不好创新,也不能太年轻,面嫩没资历。

 

节目组找来老员工沈力,沈力来得早,资历深,北京电视台(现中央电视台)筹建第一年她就进来了,台风稳重,面目和蔼。

 

她是中国头一位电视主持,压根没有前人能参考,什么都得自己摸索着来。

 

沈力有资历,也有自己的主意:主持人要有鲜明个性,不讲虚话空话。

 

她为央视干了不少实事,挖掘赵忠祥,奠定主持人选拔标准,将书面语言变得生活化、口语化,让观众明白,主持人不是一个传声筒。

 

编辑写稿“前不久发生了……”,沈力会改成“观众朋友们,前些时候啊……”

 

编辑写“您懂得了膳食平衡的道理,就应该举一反三。”“应该”听上去像是在命令谁,沈力把“应该”改成“还可以”。

 

听上去都是芝麻小事儿,但在八十年代初期,这种亲切自然的风格,无形中拉近了她与观众的距离。

 

沈力


敬一丹读书时就见过沈力,她正攻读硕士,毕业论文是《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》。

 

导师齐越琢磨了下,这题新颖,也有风险,立即给当红主持沈力写了封信,希望她能帮帮自己的学生。

 

那时央视大楼还不是什么“大裤衩”,俩人在复兴门央视旧址见面,沈力很热情,给敬一丹找了不少稿件素材,告诉她主持人的工作运行方式,一点架子都没有。

 

敬一丹毕业答辩,沈力是答辩委员会的一员。

 

再后来,敬一丹自己也去了央视,先是说《一丹话题》待了三年,又进入《焦点访谈》讲深度新闻。

 

《焦点访谈》是央视的黄金档,定位“我们就是要访谈人民关注的焦点”。

 

敬一丹有新闻理想,整天心思扑在找选题上,“我所有的选题都是有感而发,经受了历史的考验,我没有为昨天的表达脸红过。”

 

《焦点访谈》讲东莞扫黄那期,编导用了那些特殊职业的女孩为背景图。

 

敬一丹强烈反对,坚称要为女孩们打上马赛克,她才愿意主持,“这些女孩是产业链末端,你们不能拿人家去示众。”

 

时评节目《锵锵三人行》里,窦文涛欣赏敬一丹这种行事风格。


“她代表的是一种温和委婉的价值……这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不大容易被注意到。”

 

敬一丹


沈力和敬一丹委婉克制,论起话题度,真正让普罗大众记住的第一位女主持,还得是上过13届春晚,不那么克制的倪萍。

 

“倪萍就是我的梦中情人,爱咋咋地。”


赵本山在春晚的那一嗓子,吼出了多少男青年的心声。

 

九十年代初,央视王牌节目《综艺大观》谋求改版,针对各年龄段各层次的电视观众,倪萍杨澜都是候选人,导演对倪萍的第一印象是“哪来一山东土妞”。

 

说是这么说,节目组最终放下隔壁时髦会英语的杨澜,选了人气高的“土妞”倪萍。

 

倪萍人气高,进央视前,她就演了6部影视剧,拿过金鹰奖最佳女配,长得朴实知性有观众缘,也符合九十年代的普遍审美,像极了《渴望》里的刘慧芳。

 

除此之外,沈力说得好,主持人最重要的是什么?

 

个性鲜明。

 

倪萍有时在节目中当场痛哭,有时表演《天气预报》还用山东口音:“西北风今儿刮,明儿刮,后儿还刮”。

 

九十年代,你再难找到比倪萍个性更鲜明的主持人了。

 

 


 

央视在女主持人的选择上,向来吻合时下青年的审美与喜好。但无论什么审美,观众都有看腻的一天。

 

“他真的是没有想过出名,一个人想出名等不了四十年……”


“她这一路来的可真是不容易,他们那儿已经大雪封山了,她整整走了十二天!”


“这母女俩非常非常幸运,我们的社会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手,人们纷纷向她们献血捐钱。”

 

倪萍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,全国观众也跟着流泪。

 

《综艺大观》播出10年,倪萍还是那个倪萍,有观众质疑:

 

倪萍什么时候才能不煽情?

 

这真不能怪倪萍,九十年代的文艺节目和大型晚会,把握好情绪点和煽情点是固定程式,也是考验主持人的业务水平。


老搭档赵忠祥说了,“我们这一行必须有演员修养,看节目要投入感情”。

 

小崔也为她叫屈,“拿今天来说当年的主持风格,挺不公平的。”

 

九十年代后期,倪萍先后经历了两段感情,儿子出生4个月被诊断出先天性白内障,萌生退意。

 

“周围的人都以为我身前身后热热闹闹,只有我知道“宴席”散后,我的心是怎样的杯盘狼藉。”


倪萍过得不顺,成立20年的中央电视台需要新鲜面孔。



周涛恰如其分地出现了。周涛和倪萍不同,不情绪化,永远大方得体。

 

刚进央视那会儿,周涛年轻敢拼,演小品、高空蹦极都不在话下。

 

《综艺大观》有一集,周涛被安排蹦极,其他主持人不敢跳,工作人员往周涛腰间一系,周涛毅然决然跳了下去,面上还是笑盈盈。

 

有传言说,央视领导就是从这次开始,着重培养周涛。


《综艺大观》向来是王牌栏目,她和倪萍两人先是一人一期,到了后面,周涛逐渐代替了倪萍主持这个节目。

 

1997年春晚,周涛和朱军同台搭档,站在当红的几位主持人正中间,一身红裙光彩照人。

 

春晚的位置最能体现主持人的地位变迁,周涛成为倪萍之后被重点栽培的女主持。

 

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,总是悄声无息,许多年后,人们才品出人生际遇恰似浮梦一场。

 


周涛纵然众所瞩目,同期央视女主持中,财经频道的王小丫也毫不逊色。

 

千禧年前后,社会发生巨大变迁,周涛王小丫们漂亮知性,学历也高,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,符合大众对精英女性的想象。

 

周涛一路学霸,百科上她的名字后面缀着一长串title,每个听起来都举足轻重。


王小丫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,聪明、敏锐,是财经节目中少见的女性主持。


2000年,英国《百万富翁》正当红,央视推出有些相似的《开心辞典》。

 

和《百万富翁》不同的是,《开心辞典》受众更广,节目面向大众,问题古灵精怪。


包括“21世纪什么职业最受欢迎?”“ 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哪一个轻?”


参与者们在屏幕内过五关斩六将,获胜者会获得现金奖励。屏幕外观众或拍手或惋惜,人人都能参与其中。


 

这时卫视还未起步,央视在综艺领域仍一家独大。


《开心辞典》成了现象级节目,在央视长青。

 

这样一档节目,主持人不能太死板,既要专业,也要有趣味。节目组拉来了主持《经济半小时》的王小丫,经济系科班出身,一头短发,灵动风趣。

 

她长着一张娃娃脸,也很亲和,不似时下流行的学者型主持:

 

“有一阵都传要做学者型、权威性主持人,我也不是没试过没装过,可越试越装心里就越别扭。”


 


 

这样的王小丫格外招人待见,有次录完《开心辞典》,她找到节目里年纪最小的几个孩子,让他们给自己提建议,还强调:得说实话。

 

一胆大的小男孩说,“我就觉得你吧,老在电视上嬉皮笑脸的。”王小丫听了有些不太乐意。

 

同年教师节,说她“嬉皮笑脸”的那个男孩给她寄来贺卡,“你虽然不是我老师,但我给你寄一个贺年卡。因为我就喜欢你在电视上嬉皮笑脸。”

 

千禧后十年,王小丫在央视过得风生水起,2007年,她成为普通话形象大使,中小学墙壁上贴满了她的画像。

 

常言道,人无千日好,花无百日红。

 

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,观众对新鲜刺激的《开心辞典》也生出了倦意,收视率一路下滑。

 

此后,王小丫尝试主持过《中国灯谜大会》《开学第一课》,人们谈论董卿和撒贝宁,一旁的她被忽视了。

 

央视代有人才出,各领风骚十余年。王小丫没有消失,却不再是舞台焦点。

 

也正是这个阶段,央视来了几位外来主持:董卿、朱迅、欧阳夏丹。

 

“外来热”浪潮里,董卿正立潮头。

 

接到央视邀请,她想了很久,自己在上海台已有成就,生活稳定。北上是个冒险的决定,“我只知道我放弃了什么,不知道我将会得到什么。”

 


去央视的头几年,董卿做西部节目《魅力12》,关注者甚少,直到主持青歌赛,她才有了些名气。

 

2004年年底,深夜零点,董卿刚搬完家,正灰头土脸地打扫卫生,接到一个电话,“董卿吗?我是郎昆啊。”

 

郎昆是2005年春晚总导演,电话里邀请她当春晚主持人,董卿听懵了,挂电话后,她兴奋得拿着扫帚在家直转圈。

 

那年春晚,周涛着绿衣,董卿穿红衣,两边分别是李咏和朱军,周涛和董卿的站位像极了当年的倪萍和周涛。

 

从这时开始,周涛董卿之间有了“一姐相争”的说法,有人喜欢周涛的知性,有人偏爱董卿的感性。

 

尽管外界言论愈演愈烈,当事人很少回应,周涛说:


“我和董卿是做媒体的,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有点击率……从我们本身来说,都不太在意这些。” 


时代的滋味越来越复杂,多年后,前辈倪萍解释自己出走央视时更耐人寻味。“我在那伸左胳膊挡董卿,伸右胳膊挡周涛。人原地踏步走,未来就是后退。”

 

周涛似效仿当年的倪萍,默默退出各大节目C位,身旁的董卿成了焦点。

 

次年,周涛解说奥运会开幕式,董卿解说闭幕式,也是这一年,周涛被正式任命为央视文艺中心副主任,“一姐相争”的流言烟消云散。

 

 

 

 

距离沈力第一次主持节目,过了近40年,这些年里,央视女主持换了一拨又一拨,形象性格各不相同,诸多差异中,亦有相似之处。

 

浓密短发、中长发居多,衣着利落干练,谈吐沉稳,符合时下审美。

 

媒体人江岳总结了一套央视的“标准国脸”:

 

大眼小鼻子、脸型偏长有福相、下巴圆润不假尖。

 


85后央视主持人李思思契合这个标准,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,大眼小鼻子、脸型偏长的李思思是央视重点培养的主持,她比当红明星明艳更甚。

 

与万众瞩目的前辈们相比,李思思的关注度大不如前。

 

李思思所处的环境和前辈们不同,八九十年代,人们打开电视,选择寥寥。


2005年之后,湖南台以超女为突破口,锁定年轻观众,走差异化道路。安徽、浙江等地方卫视也四散开花。

 

李思思首次在春晚亮相是2012年,明眼人都知道,整个电视领域的大环境已经变了。

 

据埃森哲《数字消费调查报告》,2014年愿意看电视节目的消费者有65%,到了2017年,这个数字仅剩32%。

 

如今的网络时代,不少央视红人先在互联网上一战成名。

 

去年,记者王冰冰的采访视频被挖掘出来,她长相甜美,人送外号“90后最美记者”,由她出镜采访的节目播放量奇高,居央视b站官方账号播放总排行榜第二。

 

原本,王冰冰只是常驻吉林的外派记者,这次意外走红,她被推向台前,成为了央视对外形象中的一部分:

 

年轻、聪明、体面。

 

王冰冰走红后,更多年轻主持与记者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,央视7套有庄晓莹,新华社有张扬,各大媒体派美女记者亲自上阵。

 


央视也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,康辉拍vlog当“网红”,朱广权电商带货,新闻联播主持人海霞玩短视频。

 

遥想老一辈的央视女主持,沈力去世了,倪萍的重心放在家庭上,周涛也在5年前选择出走,目前的称号是“北京演艺集团首席演出官”。

 

董卿逐渐转型为幕后制片,靠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和《朗读者》吸引了一批年轻观众。

 

《开心辞典》停播已经8年,王小丫也回到了财经频道。很多年前,她患上肾积水停工时,就有人感叹,“央视能够挑大梁的女主持不多了。”

 

下一位重铸辉煌的会是谁呢?

 

长江后浪推前浪,世上新人赶旧人。一代又一代的铿锵玫瑰,故事永不落幕。
 
【在看】,岁月流逝,往事如歌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蓝小姐和黄小姐《忆旧||倪萍、周涛、董卿,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央视女主持》

2、敬一丹《我和沈力老师的初识与告别》
3、首席人物观《历史进程中的春晚主持人》
4、南方人物周刊《封面 | 倪萍 千万别把我当符号》
5、南方都市报《访谈王小丫:央视最机灵的女主持》


点击下图,阅读更多推文


看更多人物故事

点击下方名片

关注十点人物志

点在看岁月流逝
往事如歌

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